跟我学党史 | 5月4日
发布时间:2021-05-06 11:41:54作者:政秘科
1938年5月4日
党中央、毛泽东指示东南局项英:不受国民党的限制,超越国民党所允许的范围,不要别人委任,不要上级发饷,独立自主地放手扩大军队,坚决地建立根据地,独立地发动群众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政权,向一切敌人占领区域发展。
1939年5月4日
毛泽东在延安各界青年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及首届中国青年节会上作《青年运动的方向》的演讲。演讲总结了中国革命与青年运动的经验教训,指出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号召“全国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一定要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儿,和他们变成一体,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1940年5月4日
延安党政军民学各界1万多青年举行“五四”军事大检阅,检阅了边区青年的战斗力量,周恩来、王明、洛甫、王稼祥、任弼时、邓发、吴玉章等同志参加。
1946年5月4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指示》指出:根据国内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清除封建剥削的形势,将党在抗战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指示》指出: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并对有关问题制定了具体政策。各解放区根据党中央这一指示,迅速展开了土地改革运动。
1947年5月4日
中共中央致电刘伯承、邓小平、陈赓、谢富治、陈毅、粟裕、彭德怀、习仲勋:(一)刘邓,陈粟两军任务是协力击破顾祝同系统;(二)陈谢、陕北两军任务是协力击破胡宗南系统;(三)刘邓军10万立即开始休整,6月1日后经冀鲁豫出中原,以豫皖苏边区及冀鲁豫边区为根据地,以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潼关南阳之线以东,津浦路以西为机动地区,或打郑、汉,或打汴、徐或打伏牛山,或打大别山,均可因时制宜,往来机动,陈粟军受刘邓指挥;(四)陈谢主力待命随时准备渡河歼灭胡宗南,收复延安。
老照片的故事
纸为剑、字为锋:新四军里的特殊战斗部队
枪杆子和笔杆子,是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一组存放在江苏省档案馆里的《抗敌》《先锋杂志》杂志,是中国共产党用“笔杆子”打仗的重要见证。
1938年4月,新四军军部进驻皖南泾县后,建立了全军第一个印刷厂。从军部编印出的各类文件、报刊、图书,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大江南北。
1939年2月15日,《抗敌》杂志在炮火中诞生。总结交流建军、作战经验,是《抗敌》的使命。
“开展最广大而深入的游击战争,从游击战争进展到大规模的运动战,不仅将给予日寇前进以一个致命的打击,来更迅速的(地)过渡到反攻阶段;而且将大大的(地)提高全国抗战的信心,扩大国际援助中国的运动,使最后胜利的降临,更迅速的(地)出现。”杂志第一卷“创刊号”上,陈毅这篇《坚持江南抗战的诸问题》成为了坚定信念、鼓舞人心的“号角”。
为了保证印刷,这支特殊的队伍不断转移,敌人来了,就拆卸机器,化整为零。他们背负沉重的机器与物资,冒着枪林弹雨,穿过危机四伏的战地。淮河、皖南、苏中……华中大地上,遍布着他们的足迹。
1942年12月,新四军第一师政治部印刷厂转移到启东、海门一带。为防止暴露目标,队伍将新购回的一台手摇浇字炉与一副新五号铜模放置在伪装的坟墓下,并赶在敌寇“清乡”前铸出一副新五号铅字,大大提高了印刷质量。
在《抗敌》杂志因新四军战略北移而暂停出刊的三个月前,《先锋杂志》在盐城阜宁创刊。各刊相互接力,以纸为剑、以字为锋的文化战线从未停歇过战斗。
战争年代,《抗敌》与《先锋杂志》拨开云雾,如同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引领中国人民向光明前进。